新闻中心
INDUSTRY NEWS
当前位置:首页 > INDUSTRY NEWS

到底中国航空医疗救援差哪儿?

日期:2016/9/20 13:20:21 来源:

中国航空医疗救援目前到底差哪儿呢?过去而言,有人说是运营模式模糊、有人说是基础设施建设缺位,凡此等等,如今而言,老问题固然尚存,但国内各方依然对于航空医疗救援的认识不足恐怕才是眼下真正的切肤之痛。


年年岁岁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这里说的不是年复一年的良辰美景,而是国内对航空医疗救援发展举步维艰的最好注脚。


然而难以回避的是,不论是处庙堂之高的各级地方政府还是不断新建的各地通航运营商,要么视航空医疗救援为华而不实之物,置之不理;要么受制于客观条件,敬而远之。那就更不用说对航空医疗救援基本一无所知的潜在普通受众群体了。


中国急救领域的权威专家,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宗浩教授做了会议开幕致辞,他分别从国家卫生主管部门的政策动向,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关于推动空中急救事业的发展,以及关于行业学术建设,规划化发展的四个主题给予了全面的介绍和建议。而来自世界最大的行业协会美国航空医疗服务协会的副主席Graeme Field则介绍了国际航空医疗救援行业在2015-2016年的发展动态,以及美国航空医疗服务协会的整体介绍,并表达了中美之间、国际与中国之间开展更密切交流合作的期待。


《2015-2016中国航空医疗救援市场发展蓝皮书暨行业报告》也于会议期间进行了预发布,这也是国内首次关于航空医疗救援行业的年度报告发布。报告围绕行业政策、市场动态、国内各区域项目分析、行业投资、航空器及装备发展和从业人员几个方面展开。这次会议结束后,报告将对行业相关数据和发展状况做更深入的梳理和调研。完整版的行业发展报告将于2016年9-10月正式发布。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航空救援交流平台,该项会议自2011年首次举行以来,在过往的四届会议中共计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和国内约1500位专业人士的参与。



从东西方发展路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更大的图景,中国所创造的很多奇迹其实并不算新鲜。中国过往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延续了新兴国家尤其是亚洲新兴国家的发展路径,如此看来,航空医疗救援行业的发展也概莫能外。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航空抗灾救援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模式和能力。


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随时可能发生。在这种自然条件中,日本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健全的灾害应对体系。自1966年东京消防厅组建第一支消防航空队以来,日本消防航空队已走过了44年的发展历程。


在东京都市区内,接警后,急救队到达现场的平均时间不超过10分钟。现场处置后,急救队根据伤病员情况和指挥中心指令,就近将患者快速送达最合适的急救中心或专科医院。2005年,全市共完成近70万人次的现场急救任务(包括284架次航空救援),每45秒即有一支急救队和一台救护车外出执行任务。




东京消防厅在东京立川市和东京江东航空中心设有两个消防航空基地,共装备有大、中型直升机各3架。每架消防直升机都装配了高规格的电子导航系统,海、陆救助和救急器材,配有吸底式和吊桶式消防水箱。东京消防厅航空队担负的任务十分繁重,消防直升机的利用率相当高。


除了一国行为,在欧洲,跨国合作业已颇具规模。1972年,DRF成立,6个月后,1973年3月,设立第一个配备救援直升机的紧急呼叫服务基地。目前,非营利的DRF已扩及奥地利、意大利,成为德、奥、意三国的联合非营利性组织,是欧洲目前最大、最现代化的平民空中救援联盟,共设42个HEMS(直升机紧急呼叫服务)基地,运营直升机超过300架。DRF约25%的资金来自捐献;2007年获得332983名赞助人的赞助。


为什么国外在航空医疗救援方面取得了如此广泛的关注与支持?与之相比,中国究竟差哪儿呢?国内机构无法完成同等级别的医疗救援任务吗?事实恐怕并非如此。



航空救援呼叫就是命令,医疗团队专家迅速与病人家属及越南医院主治医师沟通,了解伤员病情、评估转运风险、制定转运计划。连夜申请航线,在中国民航空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6月7日一早,“国都-经纬医疗”获得了包括中国大陆、越南、香港及途径国家相关民航主管部门飞行许可。随后经纬医疗ICU团队搭乘国都挑战者605急救专机,经过1小时30分钟的飞行,于北京时间12:50降落在越南岘港国际机场。又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后续工作,于当日19:00把伤员顺利交接给香港玛丽医院。



国都航空隶属于先锋金融集团航空板块,是一家具有从事公务飞行、航空器代管、出租飞行、通用航空包机飞行等甲类经营项目资质的专业公务航空运营商。而经纬医疗是一家综合性、跨区域的专业医疗转送机构。“国都-经纬医疗”则是在6月1日才完成的签约,随后就经历了这次实践的考验并出色完成了转运任务。由此证明了这种结合可以更好的为社会提供反应迅速、医疗可靠、成本可控的航空医疗服务,为将来提供更成熟的航空医疗服务产品奠定了基础。


对于国内航空医疗救援来说,地面医疗资源辅助匮乏、专业人员培训不足、行业标准制定滞后、航线申请效率低下、基础设施落后、空域开放政策有待推进……无论讨论那个方面,都已是老生常谈,实实在在的问题大家都看的一清二楚,似模似样的改进大多流于表面,有的差强人意。


这样看来倒不如从源头做起,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或许只有将航空医疗救援能给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能够为中国经济发展添砖加瓦的认识深入骨髓,相关部门才能从决策上更为加以重视,从行动上给予更多支持;通航企业才愿意提高运营能力,改善服务质量;民众才能了解航空医疗救援并非有钱人独享的服务,航空医疗救援也是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的。